第十二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

點閱:1

其他題名: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 第12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 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

作者:李威熊主編

出版年:2023

出版社: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地:臺北市

集叢名:經學研究叢書,臺灣高等經學言討論集叢刊:0502011

格式:PDF,JPG

頁數:560

ISBN:9789864788156

EISBN:9789864789238 PDF

分類:中文古典文學  

附註:含附錄

馬上看!不用等預約。
借閱說明

  本書乃是中國經學研究會於西元二○二一年十一月二十、二十一日與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學系、中國經學研究會、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、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、臺灣古籍保護學會,以及中華民國孔孟學會共同主辦「第十二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的學術成果。內容包括五經、四書、出土文獻、歷代經學詮釋內容,以及經學研究發展,乃至於域外漢學研究成果,內容宏富,涉及廣泛,從思想史、學術史、哲學史當中,反映學界目前關注學術熱點,呈現學人持績深造研究成果,深化經學義理內容的了解。兩岸三地以及日本、韓國學者,共同分享經學領域研究心得,經學會徵集,選錄二十篇論文,出版「第十二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」,以饗同好。

編者簡介

李威熊


  臺灣南投縣人。畢業於政治大學,榮獲國家文學博士。曾任臺中師專講師、副教授、靜宜大學文理學院中文系所主任、政治大學中文系主任、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、進修部主任、教務長並代理校長、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、人文社會學院院長、榮譽教授。現任逢甲大學特約講座。任職各校期間,曾參與國立編譯館語文教科書編審工作,並擔任審查主任委員。著有《漢書導讀》、《董仲舒與西漢學術》、《民俗文化的歸向》、《中國文化精神的探索》、《國學常識》、《中國經學發展史論》等書。

陳逢源

  臺灣彰化縣人。東吳大學中文系、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。曾任政治大學副教授、教授,政大中文系主任、政治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兼副教務長及通識教育中心主任、政大書院長、政大出版社總編輯。目前為中國經學研究會祕書長、台灣海峽兩岸朱子交流促進會常務理事。主要著作有《毛西河四書學之研究》、《毛西河及其春秋學之研究》、《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》、《「融鑄」與「進程」:朱熹《四書章句集注》之歷史思維》等,以及相關論文數十篇。

  • 李序
  • 論江戶時期古學派《春秋》學與相關論題:伊藤仁齋、伊藤東涯與荻生徂徠
  • 嚴靈峰經學成就初探
  • 從反省「經學史學化」開展現代經學研究芻議
  • 消解與建構:《韓非子》文本中的孔子形象
  • 試說清華簡〈成人〉「刑之無赦」的觀念背景—兼談《尚書大傳》的「五刑」之說
  • 孔子的《易》學遺教
  • 論《周禮》「以為民極」開展的民本思想
  • 明代馬理的《易》學師承與治《易》特色論析
  • Han Learning Elitism: Chen Li (1810-1882) on “Gentry Learning” and His Compilation for Beginners
  • 秩序的講求:論《公羊》「大一統」與《穀梁》「不以亂治亂」之義
  • 「道統」與「心體」:明代蔡清《四書蒙引》朱學深化與衍異考察
  • 朝鮮儒學的三個層面:朝鮮朱子學派經世學的新面貌
  • 朱子的《孟子》詮釋與心性論的建構
  • 理學與經學的交融:陳淳蒙學著作探析
  • 南宋段昌武《詩義指南》研究
  • 清初心學家視域下的朱陸異同論爭——論李紱《朱子晚年全論》
  • 圖像、譜牒、世系——論《授經圖》、《傳經表》與經學史傳述範式的建構
  • 同事異評:黃仲炎、黃震與呂大圭解《春秋》方法研究與反省——以對文姜諸事的解說為核心
  • 《論語》中的「仲尼」
  • 衛湜及其《禮記集說》在明朝士人著作內的身影考述
  • 第十二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表